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太陽花學運雜記 之四 醫療通道


延伸醫療通道的討論。

再一次強調,我對醫療通道是不滿意的。不過我到並沒有太多的憤怒,因為這種規劃是來自於抽象的善而衍生出來的無謂與威權的設計,但是我認為個別的人需要承擔的罪惡很少,參與醫療通道設計與維持的朋友也無須將這種批評整個攬在自己身上,因為這只是我們邁向更好社會的歷程裡,所必經的錯誤嘗試而已。當然,這個錯誤是我判斷的。

那麼開始說說我的心得。

從324行政院一役之後,我認為醫療通道是沒有意義的,獲得了實證上的支持,而不只是權力或者規訓的價值意義上的挑戰。怎麼說呢?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在行政院324當日,不但有醫療通道的設計,還有醫療站的設計。我在行政院廣場上,也看到了群眾以及糾察們對於維護醫療通道的努力,並且高度的配合。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一件事情,醫療通道的設計是為了高強度,多量傷患出現的時候所準備的不時之需。

這在和平抗爭的時候,少量的身體不適、前端的部分衝突如衝破玻璃,推擠破頭等等而產生的醫療需求來說,以現場的狀況來看,只需要大聲喊叫,附近的群眾都會退開,醫療人員可以長驅而入後迅速救援退出。台灣的社會資本是相當充足的,其實就算是平日,阻擋救護車的案子,我也只有看過電視上報導的那幾則,日常在路上,救護車經過塞車路段的時候,還曾經看過機車騎士橫跨在交錯的車道,避免救護車受到阻撓,而前行的車輛,既使過了一個路口,大家也都還在努力的疏散出通道。

因此,日常的醫療需要,其實這條高威權高壓制的醫療通道的幫助意義不太大,因為不這樣設計,也不會遇到阻礙。

真正會需要大量傷患救助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就是鎮壓的時候,也就是行政院當晚的情形,尤其是後門。我們實在想不太到什麼其他的時候會出現大量傷患了。

我們現在應該都知道,醫療通道沒有意義了吧。因為在那種情形下,民眾不管多配合,政府也不會配合,而醫療通道如果塞滿了警察。那,醫療通道也不叫做醫療通道了。換言之,醫療通道的設計,在真正需要救助大量傷患的時候,實務上就是會受到我們無法掌握政府力量的阻饒。

大家還記得吧,當天夜裡,不要說醫療通道的維持了,連醫療站都被警察脅迫撤出,醫生的人身安全都受到威脅。

也就是說經過324一役,我們得到實際的經驗,只有鎮壓的時候會需要醫療通道,而鎮壓的時候,我們無法控制的政府,他會破壞醫療通道跟其相關設計(如醫療站)

那麼,我們平常花那麼多力氣,去維持醫療通道,甚至於引起對立,然後少部分的特權者,如來訪的政治人物,大搖大擺的不理會沒有強制力的志工的制止行走醫療通道讓志工的內心痛苦,到底值不值得?我想應該很清楚了。大家應該都看得到立院前平常醫療通道只是徒顧人怨而已,而真的需要的時候,警察盾牌一卡,救護車、醫生、醫療通道,通通被破壞掉。

所以我想說的是,醫療通道的原始構想,我認為是一種希望未雨綢繆的完整規劃,但是經過324之後,在實證上,應該已經可以證明這種設計所對應的想像,並不切合現實,沒有必要,也徒然的浪費成本。

但是醫療通道並非完全沒有正面的意義的,上一句提到,醫療通道是一種出於「抽象的善」的未雨綢繆,這種抽象的善對社運的現場現實是無知或者缺乏瞭解的。而這種對社運現實的缺乏瞭解,是台灣社會的大部分與常態。因此醫療通道的存在,對於運動的外部觀感來說,是極佳的,因為他對應了台灣社會在「抽象的善」的思維當中,對於「對抗性的厭惡」、對於「公益性的推崇」,以及「純潔學運」的想像。因此她在運動的形象上來說,是加分的,更進一步的權謀的來說由全關所帶起的群眾對醫療通道的反思與突破,是進一步的加分。因為如果有看到整個過程的人,會看到運動現場裡「抽象的善」進一步的被修正為「務實與真實的善」,而且是透過調解、口頭的爭吵、群眾的反思,非肢體衝突等這些台灣公民社會所推崇的價值所進行。在社會運動的真實現場還沒有成為全民的常識之前,關於醫療通道的原始設計與群眾的突破,恰可以回應社會裡,對於「善」與「道德」的渴望,而讓運動獲得加分。

最後,又經歷了330之後,我們又獲得了另一種實證上的答案,就是某些情形下,醫療通道是需要的,那就是抗爭場合涵蓋了醫院門口的時候,330的時候,救護車會經過台大醫院,這時候我們會看到50萬人慢慢退開變成不可能的。現場糾察以手臂與人牆,格出了一條常態性提供救護車通行醫院的通道,這是真的發揮效用的醫療通道。因次這時候,這個醫療通道並不只是服務不會有傷患救助的運動現場,而是隨時有醫療需要的廣大台灣社會。

324與330分別告訴了我們,有時候,我們需要醫療通道,有時候我們一點都不需要。不要執著於抽象的需求與權力關係去思索,我們終將獲得更為適切的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