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人與人的「幻影」

希望我們一切都好
前幾天,捷運板南線發生了台灣首起嚴重的隨機殺人案,大家都一直揣測兇嫌的心理狀況,以及對其同理心提出質疑,我在媒體上看到一則報導,記者問他,若家人被殺他心中如何,當事人回答:「我無感。」

我想我們心中每一個人莫不萬分感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以及為什麼一個人會漸漸的長成對於生命被剝奪無感的狀態。

漫畫「最後的餐廳」裡有一個論及「人為何能夠殺人?」以及「人為何無法殺人?」的篇章。「最後的餐廳」是日本藤隆道彥的漫畫,講述有一間老闆廚藝高明,但是門可羅雀的餐廳,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有歷史上的知名人物,在死前的一刻,被傳送到店裡吃最後一餐。凱薩、希特勒、坂本龍馬、比利小子、聖女貞德、埃及豔后等人,都在點餐的時候,提出難題,如想吃「最幸福的一餐」等等。

比利小子是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知名殺人犯,他在被傳送到餐廳的時候,拿槍威嚇到餐廳當女侍的貞德,貞德面不改色的說:「人是無法殺人的。」歷史不就是人殺人的歷史嗎,為什麼貞德會說人無法殺人呢?

後來劇情發展了幾個頁面之後,比利小子提出了點餐,他想要吃「真正好吃的東西」。經過一番波折,老闆讓比利小子跟大家一起吃員工餐,在餐桌上,他們嬉戲閒聊。貞德再一次問了比利小子說:「吃完飯後,要不要是著殺掉我們看看?」比利小子苦笑著說:「算了啦,我已經沒有那個心情了。」後來告訴了比利小子說,因為一起同過生活,並對他人起了疑問,你就會開始思索,到底,另一個人是怎麼樣的人?在這一瞬間,我們都活在你的心裡了。人是無法殺害活在自己內心的人的。人能殺的,只有不存在於自己內心的人,也就是人的「幻影」?

故事裡的比利小子離開前問了貞德:「在我過去所殺的人裡頭,其實也有不是幻影的人嗎?」貞德告訴他:「那當然,只是你沒有發現罷了。」

故事的最後,比利小子坦然地拋下槍械迎接自己的死亡。

我們身而為人並與他人同存於世界上,希望你和我,都盡可能地對他人的人生感到好奇與疑問,真真實實地在自己的心理勾勒他人的喜樂與悲傷。

你、我與他們都是真真實實的人,不是幻影。若我們更有能力,也懇請你跟我,或者任何一個人,望著心理頭能力不夠刻下活人影像的弱者,把我們自己的生命影像刻在她的心裡面,讓她知道他自己與他人都不是幻影,是值得愛與流淚的活生生的人。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嫁心」與「阿詩瑪」



前陣子看漫畫「姐嫁物語」的時候,看到「嫁心」這個章節的時候,突然間覺得很有意思。

「姐嫁物語」是日本漫畫家森薰以裏海東邊的突厥人為藍本的歷史小品故事,以一個20歲的年長新娘愛米爾(她老公十二歲)為主角。故事裡,愛米爾傻氣、強悍、野性、純情、美麗,作者自己說:「創造了一個讓自己死而無憾的角色。」

就跟大部分的傳統社會一樣,故事裡,男女雙方的婚姻並非出於愛情,而是由家族的需要而媒介而成。不過雖然說並非出於愛情,彼此之間成為一家人也並非全無好感。在絕大多數的傳統社會裡,婚姻本來就是跟愛情無關的,但是當彼此毫不相識的兩個人結為夫妻建立家庭之後,還是會發展出大概可歸類為「好感」的人類普遍性的情感的需要,這個「好感」的社會基礎可能是「財產」、「義務」、「家族關係」等等,跟我們一般想像的抽象的愛情好像截然不同,雖然相互扶持,相互喜愛的結果是相同的。

就好像經典日劇「鬼太郎的老婆」裡,布美枝只是想要把因身高遲婚的自己盡早嫁出去,就跟連底細都錯盼的水木茂結婚,但是婚後還是因為大和撫子的傳統日本女性身份的投射,堅定的扶持、照顧、敬愛自己不熟悉的丈夫。但是至少在初期,這一切美好的德行裡,絕對是不包含愛情的。而且這些美好的德行,雖然隱含了社會中性別分工與宰制的意識型態,但是至少在敘事當中,布美枝或者愛米爾都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且樂於執行這樣的社會身份並得到滿足。

森薰在漫畫中特別開了一個章節,描述了愛米爾嫁入耶洪家後,娘家出於人力調配的需求毀婚而到耶洪家強搶愛米爾。而愛米爾12歲的年幼丈夫,殺退娘家人,守護愛米爾。愛米爾在這件事情之後,對丈夫萌生了「害羞」、「酸澀」、「喜歡又不好意思」等戀愛的感情,耶洪家的老奶奶說,這就是突厥人的「嫁心」-盲婚啞嫁的突厥女性在日常生活的相處過程中,以不同於責任、義務等基礎的「愛情」對丈夫產生「好感」的心理狀態。

這實在是很細膩的一段故事,因為這個故事一開始,愛米爾因為天生就是完美的突厥新娘、重視丈夫、榮譽、順從、強悍,本身對家族來說就已經是完美的媳婦了。以婚姻制度來說,其實已經不需要其他的情感了,但是在這裡,雖然運作良好,但是畢竟缺乏超越性的制度,竟然因為突發事件,在兩人之中產生了「嫁心」-以「愛」為基礎的好感。

我對突厥人的認識僅止於政大唐屹老師的「突厥概論」所以是不是他們的人觀裡真的有「嫁心」這個情緒分類我也不曉得。不過我後來推測,應該視作者以日文中「戀心」做為原型,所做的延伸創作。

但是這倒是回應了一個我以前在看阿詩瑪的時候,不是很瞭解的問題。

在姐嫁物語的故事裡,愛情/嫁心的出現,是維護了家族,讓家族與夫妻獲得了超越性的精神力量互相連結。但是在中國西南史詩「阿詩瑪」裡的愛情,則引發了階級之間的對抗,家族之間的對抗,愛情在阿詩瑪的故事裡,扮演的不是連結的角色,而是衝撞與撕裂制度的角色。

我後來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婚姻制度裡,都有可能會出現愛情,也可能不會出現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制度的人不一定會比較悲慘;而既使出現了愛情,愛情對社會制度的影響,也是有兩方面的。

人是不一定會有愛的,而愛要怎麼使用,我想人也是永遠不會有確定答案的。

不過不管是撕裂的愛還是連結的愛,都因為血肉讓堅穩的事物產生些微的變化,所以格外雅致。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主播私下的言論影響播報專業?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aninest/4394675343/   Caninest作品


前陣子三立的主播楊依湄被冷凍,最近又被陳文茜暗指說他在ptt跟臉書上討論時事,不專業。

我們這幾年的新聞頻道,最多的新聞,莫過於美食報導、3C又有新產品、圓仔翻身了、圓仔又翻身了、圓仔不但翻身而且還站起起來了、唉啊,圓仔站起來又坐下去了、超好吃的冰店開張了........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這些其實都是業配,包含政府的標案以及民間企業的商業置入,也就是說,其實就是包裝成新聞的廣告。一大堆雞毛蒜皮的事情,垃圾情報,而且還是廠商付錢塞給妳的垃圾情報,有些甚至於還佔用了公共頻譜。

我們的媒體頻道,用專業的口吻,報導一大堆不專業的事情,然後現在竟然跳出來指責楊依湄在臉書跟ptt上討論時事影響報導專業?

我覺得這些有權有勢的人到底是想要扭曲社會的價值到什麼地步才甘心?老實說我看著那些國民黨的讀槁機美麗主播,在臉書上談時事的時候,我心中也會覺得:「幹,妳這個賤人。」但是事實上,主播能在新聞上進行處理的空間是非常少的。新聞的調性、內容選擇、立場決定,多半是後最後端的時候才有些不痛不癢的事情讓她們做出決定,真正影響內容專業的,其實是媒體的主管,還有關鍵的角色向陳文茜這種製作人。

我看到陳文茜批評的時候真的是一肚子火,且不論什麼言論自由,臉書與社交網站具有的私人性之類的問題。我想請問一下,陳文茜這個阿婆在媒體上大談放生很好,參與台灣生態浩劫還有商業濫捕的循環宣傳這種事情,到底哪裡專業?

在電視新聞上面花超多時間報導某家拉麵店又開張了,然後再收廠商的錢到底哪裡專業?是黑心錢專業嗎?文茜的世界週報,報導一大堆國際的錯誤訊息,什麼杜拜充滿遠見填海造路;結果事實是搞到生態浩劫,然後財政危機。陳文茜妳這個阿婆可以告訴我,到底哪裡專業了嗎?人家在臉書上跟ptt上跟人討論時事,談笑之間談法論政,從第一手資料挖線佈局,我想問一下陳文茜妳這個阿婆,妳怎麼好意思跟人談專業?

新聞台也真的是很可笑,一直各種明星主播,強調其知性跟專業,然後公關的手法都是主播喝下午茶,主播生活小撇步,然後再從這些生活瑣事,歸結出,主播很棒很專業。我告訴你啦,這種專業形象設計的價值核心跟公關技術就是:1.主播跟上流社會勾搭,有錢人就是有專業。2.專業就是衣服穿好看一點,光打強一點。沒了,是的,就沒了...

有的時候實在是有點受夠了,在「新聞媒體等正式空間,談論與發表超不專業的內容」的這些媒體與製作人,竟然出面指責「在社交網路等非正式空間,發表專業內容與自剖探索歷程」的新聞人,然後剝奪了他的媒體工作權之後,再說,妳看,他都沒在新聞網站上證明他的專業。說她在社群媒體上只是譁眾取寵。我的媽,我知道妳沒有在社群媒體上譁眾取寵,因為那個319槍擊案到現在還找不到的奇美小護士是透過記者會,在各大新聞媒體的正式版面譁眾取寵顛倒是非的!

虛假矯飾之人,指控坦率善良之人不夠真誠。

這種現象,我只能套用一句我最尊敬的馬英九總統說過的話作結:「善良人民徬徨無措,邪痞者梟叫狼嚎,公理正義已遭政治綁架,憤怒將是最後尊嚴之所繫,為了不讓惡人得逞,除了向他們大聲說不外,別無選擇。」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社會小學:先XX就是不對

來源:電影九品芝麻官

剛接到小朋友放學,照例問一下弟弟今天學校有沒有發生什麼事情。

「今天15號跟18號打來打去。」弟弟不太擅長記名字。

「他們怎麼啦?」我問。

「15號就一直弄18號的書包啊,一直翻他的東西,18號一直叫他不要翻,但他還一直弄。18號就推他把書包搶回來,結果兩個人就開始打來打去。」

「後來老師就罵18號說先動手就是不對,還罰他今天下課都罰站。」「那15號呢?」我問。

「老師也有罵15號一下。15號平常就常常一直弄18號,常常翻他東西,或是沒跟他借就拿他東西。老師跟同學常常跟他講都沒用。」

我轉頭問另一邊的女兒,「你覺得老師說:先動手就是不對,這樣有沒有道理?」

女兒說:「我們老師也常這樣講,打人應該比翻人家東西嚴重吧。」

「那我問你們喔,如果有一個同學有一次拿了你的東西沒跟你說,但你跟他講以後他以後就沒這樣做了,你們能不能原諒他?」

「可以。」女兒跟兒子異口同聲的說。

「那如果有一個同學怎麼講都講不聽,一整個學期都一直拿你東西,被你發現也不跟你道歉,老師跟他講了他也不改,那你們會怎麼處理?」

「我會跟你講,叫你去學校找他。」女兒果然記得平常的教戰守則。

「我會抓住他叫他不可以再拿。」兒子果然忘了。

「那如果因為這樣你們打起來,結果老師處罰你比處罰他還重,你覺得公平嗎?」

「不公平!因為他一直弄我老師又沒法處理我才抓住他的。」兒子說。女兒有點答不出來,大概在邏輯跟權威之間做掙扎。

「那我再問你們:一個因為保護自己家人的人殺了人,跟一個因為要搶劫的人殺了人,哪個應該要處罰比較重?」

「搶劫的人!」這次二人沒有異議。

「這就是法律的比例原則。我們看到一個情況,可能會先有個判斷說兩個人誰對誰錯。但如果進一步去問原因,就會發現實際的情況跟我們初步了解的情況,有很大的差異。」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定要說先怎麼樣的人就一定錯比較多,那就等於我們看到有人殺人,卻不問原因就一律判死刑一樣。你們覺得如果法官這樣做,有盡到責任嗎?」

「那我們老師就是沒有顧到"比例原則"囉?」女兒問。

「這也不奇怪,因為我們的新聞也常常這樣做簡化。比方說:
大聲吵鬧就是不對,所以所有的集會遊行都不對;
立法委員霸佔主席台就是不對,但卻不看如果不霸佔主席台,立委眼看就要把罷免的門檻越調越高,讓人民完全無法罷免他們;
跟長輩頂嘴就是不對,即使長輩講得毫無道理而且已經危害到你的安全;
警察叔叔保護我們安全,所以不管警察作為是否洽當,跟警察發生衝突就是不對。」

「那這樣我明天要去跟老師說以後要他注意比例原則,不可以再說先XX就是不對,要問清楚狀況後再下判斷。」女兒說。

「這個觀念你先了解就好,在班上還是照老師的規矩好了; 真的有問題還是跟我說,我去跟老師講。」

我想,女兒的公民精神還是晚點發揮比較安全。

對我也比較安全。

作者簡介

Sigins, 1995年開始成為個人工作者至今。現為逸思資網顧問創辦人。
經歷三次新創事業計畫,一次人口被販賣。
台大農機學士班、元智資社碩士班、政大科管博士班畢業。研究興趣為新創事業經營模式研究,養家糊口則靠與一群親戚朋友、客戶一同在資訊技術上努力。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個人工作者 vs. 上班族 - 不想上班/個人工作者指南系列

圖片來源: http://tea.empresschic.com/2013/07/how-to-wage-a-war-against-monday-and-win/garfield-mondays/

本系列文章的前幾篇,暫時不會進入一些操作性的細節。
希望能先討論個人工作者與上班族在生活型態以及商業層面上的不同,
來提供讀者一些思考的素材。

段落I. 個人工作者 vs. 上班族的基本差異

如果隨便問一個小朋友,星期六還是星期天比較快樂,大概每個小朋友都會跟你說是星期六。原因無他,因為星期六是距離星期一比較遠的假日,所以一旦時間來到星期天,很多人的輕鬆程度都會減低,開始焦慮。

為什麼上班會變成一件苦差事?把自己從上班的日子解放出來,是否真能讓自己更快樂?

對我來說,成為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之後,老闆更多了,每個客戶都是我必須負責的對象。不會再有人給我固定的薪水,也不需要再對退休金有任何期待,一切自理。表面上看起來工作時間與空間可以自由選擇,但實際上由於每一步都會直接影響自己事業未來的進展,所以心態上更加戰戰兢兢,工作時間與假期的界線更為模糊。

有時也難免動搖,是否給組織 包養 的生活比較愜意?

但在前後擔任了三個小型新創事業的主管工作後,我還是回到了SOHO的崗位上。對我來說,個人工作者與上班族的不同之處,對我來說都是正數。如果這些不同之處不足以吸引你,也許您還是比較適合繼續當一名上班族。

一、SOHO可以直接對服務的對象負責

曾經有幸經歷上班族的生活,對上班族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是嚴密的組織結構。雖然很幸運的在幾次的上班經驗中,都擔任屬於相對上層的角色,但仍不免遇到多重老闆、資訊封鎖等問題。

上班族的頂頭上司眾多,且各有自己的個人利益。一個產品規劃、或一個行銷企劃,在層層上呈的過程中,各層老闆往往因自己的利益而有不同的意見。許多站在組織整體角度應該要執行的事情,也常在這個過程中被消磨殆盡。在一個不錯的構想能夠被執行之前,同事、老闆的同事、老闆的老闆隨時都可能成為程咬金,隨時在你的滿腔熱血上澆上一盆冷水。

SOHO只要跟業務窗口聯繫。雖然SOHO有時也會受到組織內風暴的影響,但透過慎選客戶,以及一些管理客戶上的作法,可以讓這些影響降低。於是,你可以專注在如何完成客戶交付的任務,而不是組織中的各項政治或是複雜的人際互動。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願意為付錢給我的人付出心力。客戶畢竟是直接付錢給你的人,他的出爾反爾或不講邏輯,只要報酬相當,我都可以接受甚至給予協助。但如果是一些其他的人來指指點點,在SOHO的工作情境下你比較有迴避的空間,在公司裡這些狀況將造成你沈重的挫折感。

二、SOHO需要完全對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負責

成為SOHO後,原本由組織幫你吸收的一些功能,你必須有辦法自行處理。

例如您是一位程式或是藝術設計師,過去在組織內,是負責執行業務部門所洽談到的業務。如果沒有業務,是業務部門的責任,即使沒有工作分配,股東們也必須繼續給您薪水。

個人工作者則必須有自己找到業務的能力。也許跟固定的公司合作,也許自行開發業務,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業務時才會有收入。你可以選擇拓展自己的能力,而收入往往可以跟能力成正比,而不會像在組織內,做好/作壞似乎差別不大,或者是要很晚才會反應在薪水上。

在工作保障方面,個人工作者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完全是契約關係,不會有勞基法的保障。所以固定薪水、資遣費、退休金等等,也就都不在考慮內。

隨著客戶對服務需求的不同,個人工作者是有空間為自己爭取更為穩定的收入的。此外,如果純以時薪計算,一位適格的個人工作者的時薪必然可以高於公司的上班族。且如果你具有跨部門的工作能力,例如業務與技術工作一手包辦,您所能獲得的回收將會相當不錯。這點未來若有機會會再撰文詳述。

以上是個人工作者(SOHO)與上班族的基本差異。簡而言之,如果您對 對自己負責 這件事不算太過敏,那麼成為個人工作者也許是您可以考慮的一個選項,至少,可以利用公餘的時間,以漸進的方式嘗試先成為一位兼職的個人工作者,或許可以為您的生活方式開啟一個新的可能性。

下篇文章預告

成為一名有效的個人工作者,會讓您的時間運用更有效率、更加快樂、但也會更為忙碌?何以致之?希望能有機會讀者們介紹。

作者簡介

Sigins, 1995年開始成為個人工作者至今。現為逸思資網顧問創辦人。
經歷三次新創事業計畫,一次人口被販賣。
台大農機學士班、元智資社碩士班、政大科管博士班畢業。研究興趣為新創事業經營模式研究,養家糊口則靠與一群親戚朋友、客戶一同在資訊技術上努力。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1分鐘學經營:一筆買賣為何會成交?

一筆買賣為什麼會成交呢?因為買賣雙方在當下都覺得「划算」。詳細的機制是如何呢?請您花一分鐘理解,再花五分鐘思考,就可以掌握其中的大概,並運用到生活百事。

資料來源:http://www.ignitiongroup.com/guide/a-quick-way-to-understand-value-creation/

1. 首先,我們假設市場上只有一個賣家,與一個買家。也假設買賣雙方沒有任何長期的算計或考量。

2. 圖中的綠色區域,是賣家的成本,例如10元。

3. 圖中的一整條直線,是買家感受的價值,也就是心裡的願付價格,例如50元。

4. 其中Price箭頭所指的位置,是成交價。這個成交價可能在10~50元中間。

5. 10元以下賣家不肯賣(因為低於成本),50元以上買家不肯買。

6. 一整條直線減掉價格的高度,叫做消費者剩餘,也就是消費者覺得賺到的部份。

7. Price的高度減掉Costs,叫做生產者剩餘,也就是生產者覺得賺到的部份。

推演

1. 只有兩利的交易才會發生。一個成功的交易必定有消費者剩餘以及生產者剩餘。

2. 定價不需要看成本,定價只需要看消費者願付價格。盡可能獲得更高的利潤是賣家的目標,因此如何得知消費者的願付價格是硬道理。

3. 當你的成本高於消費者的願付價格,就應該關門; 因為永遠不會有交易。當然,階段性的犧牲這些是有可能的,例如為了讓顧客可以實際體驗來確認願付價格,或是透過顧客參與來提高產品服務的價值。

4. 整條直線減掉綠色的成本,也就是生產者所創造出來的價值; 但這創造出來的價值一部分要分享給消費者,消費者才會購買。

思考遊戲

1. 可惜當市場上不只一個買賣家的時候,情況忽然變得極端複雜。理論上消費者會追逐消費者剩餘最高的消費機會。此時賣家要顧慮的因素多了哪些?

2. 賣家要增加消費者剩餘,要嘛提高消費者願付價格,要嘛降低成本以便提供更便宜的價格。

3. 提高願付價格的方式有哪些? 提示:哪些東西對人是有價值的?

4. 消費者要對多個賣家做挑選時,需要付出交易成本,例如搜尋比較的成本、對賣方的信任等等,都是消費者轉換購買對象時必須增加的成本:賣方可洞悉買方的困境,適度上調成交價格。

5. 歡迎您試著用一場社運套入這個框架來做分析練習,應可以帶給其他讀者許多不同的啟發。

系列說明

跟「科普」希望藉由簡單的語言推廣科學一樣,「商普」希望能帶領您輕鬆進入事業經營策略的領域。

作者簡介

Sigins, 1995年開始成為個人工作者至今。現為逸思資網顧問創辦人。
經歷三次新創事業計畫,一次人口被販賣。
台大農機學士班、元智資社碩士班、政大科管博士班畢業。研究興趣為新創事業經營模式研究,養家糊口則靠與一群親戚朋友、客戶一同在資訊技術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