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個人工作者 vs. 上班族 - 不想上班/個人工作者指南系列

圖片來源: http://tea.empresschic.com/2013/07/how-to-wage-a-war-against-monday-and-win/garfield-mondays/

本系列文章的前幾篇,暫時不會進入一些操作性的細節。
希望能先討論個人工作者與上班族在生活型態以及商業層面上的不同,
來提供讀者一些思考的素材。

段落I. 個人工作者 vs. 上班族的基本差異

如果隨便問一個小朋友,星期六還是星期天比較快樂,大概每個小朋友都會跟你說是星期六。原因無他,因為星期六是距離星期一比較遠的假日,所以一旦時間來到星期天,很多人的輕鬆程度都會減低,開始焦慮。

為什麼上班會變成一件苦差事?把自己從上班的日子解放出來,是否真能讓自己更快樂?

對我來說,成為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之後,老闆更多了,每個客戶都是我必須負責的對象。不會再有人給我固定的薪水,也不需要再對退休金有任何期待,一切自理。表面上看起來工作時間與空間可以自由選擇,但實際上由於每一步都會直接影響自己事業未來的進展,所以心態上更加戰戰兢兢,工作時間與假期的界線更為模糊。

有時也難免動搖,是否給組織 包養 的生活比較愜意?

但在前後擔任了三個小型新創事業的主管工作後,我還是回到了SOHO的崗位上。對我來說,個人工作者與上班族的不同之處,對我來說都是正數。如果這些不同之處不足以吸引你,也許您還是比較適合繼續當一名上班族。

一、SOHO可以直接對服務的對象負責

曾經有幸經歷上班族的生活,對上班族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是嚴密的組織結構。雖然很幸運的在幾次的上班經驗中,都擔任屬於相對上層的角色,但仍不免遇到多重老闆、資訊封鎖等問題。

上班族的頂頭上司眾多,且各有自己的個人利益。一個產品規劃、或一個行銷企劃,在層層上呈的過程中,各層老闆往往因自己的利益而有不同的意見。許多站在組織整體角度應該要執行的事情,也常在這個過程中被消磨殆盡。在一個不錯的構想能夠被執行之前,同事、老闆的同事、老闆的老闆隨時都可能成為程咬金,隨時在你的滿腔熱血上澆上一盆冷水。

SOHO只要跟業務窗口聯繫。雖然SOHO有時也會受到組織內風暴的影響,但透過慎選客戶,以及一些管理客戶上的作法,可以讓這些影響降低。於是,你可以專注在如何完成客戶交付的任務,而不是組織中的各項政治或是複雜的人際互動。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願意為付錢給我的人付出心力。客戶畢竟是直接付錢給你的人,他的出爾反爾或不講邏輯,只要報酬相當,我都可以接受甚至給予協助。但如果是一些其他的人來指指點點,在SOHO的工作情境下你比較有迴避的空間,在公司裡這些狀況將造成你沈重的挫折感。

二、SOHO需要完全對自己的現在與未來負責

成為SOHO後,原本由組織幫你吸收的一些功能,你必須有辦法自行處理。

例如您是一位程式或是藝術設計師,過去在組織內,是負責執行業務部門所洽談到的業務。如果沒有業務,是業務部門的責任,即使沒有工作分配,股東們也必須繼續給您薪水。

個人工作者則必須有自己找到業務的能力。也許跟固定的公司合作,也許自行開發業務,但可以確定的是,有業務時才會有收入。你可以選擇拓展自己的能力,而收入往往可以跟能力成正比,而不會像在組織內,做好/作壞似乎差別不大,或者是要很晚才會反應在薪水上。

在工作保障方面,個人工作者與客戶之間的關係完全是契約關係,不會有勞基法的保障。所以固定薪水、資遣費、退休金等等,也就都不在考慮內。

隨著客戶對服務需求的不同,個人工作者是有空間為自己爭取更為穩定的收入的。此外,如果純以時薪計算,一位適格的個人工作者的時薪必然可以高於公司的上班族。且如果你具有跨部門的工作能力,例如業務與技術工作一手包辦,您所能獲得的回收將會相當不錯。這點未來若有機會會再撰文詳述。

以上是個人工作者(SOHO)與上班族的基本差異。簡而言之,如果您對 對自己負責 這件事不算太過敏,那麼成為個人工作者也許是您可以考慮的一個選項,至少,可以利用公餘的時間,以漸進的方式嘗試先成為一位兼職的個人工作者,或許可以為您的生活方式開啟一個新的可能性。

下篇文章預告

成為一名有效的個人工作者,會讓您的時間運用更有效率、更加快樂、但也會更為忙碌?何以致之?希望能有機會讀者們介紹。

作者簡介

Sigins, 1995年開始成為個人工作者至今。現為逸思資網顧問創辦人。
經歷三次新創事業計畫,一次人口被販賣。
台大農機學士班、元智資社碩士班、政大科管博士班畢業。研究興趣為新創事業經營模式研究,養家糊口則靠與一群親戚朋友、客戶一同在資訊技術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