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嫁心」與「阿詩瑪」



前陣子看漫畫「姐嫁物語」的時候,看到「嫁心」這個章節的時候,突然間覺得很有意思。

「姐嫁物語」是日本漫畫家森薰以裏海東邊的突厥人為藍本的歷史小品故事,以一個20歲的年長新娘愛米爾(她老公十二歲)為主角。故事裡,愛米爾傻氣、強悍、野性、純情、美麗,作者自己說:「創造了一個讓自己死而無憾的角色。」

就跟大部分的傳統社會一樣,故事裡,男女雙方的婚姻並非出於愛情,而是由家族的需要而媒介而成。不過雖然說並非出於愛情,彼此之間成為一家人也並非全無好感。在絕大多數的傳統社會裡,婚姻本來就是跟愛情無關的,但是當彼此毫不相識的兩個人結為夫妻建立家庭之後,還是會發展出大概可歸類為「好感」的人類普遍性的情感的需要,這個「好感」的社會基礎可能是「財產」、「義務」、「家族關係」等等,跟我們一般想像的抽象的愛情好像截然不同,雖然相互扶持,相互喜愛的結果是相同的。

就好像經典日劇「鬼太郎的老婆」裡,布美枝只是想要把因身高遲婚的自己盡早嫁出去,就跟連底細都錯盼的水木茂結婚,但是婚後還是因為大和撫子的傳統日本女性身份的投射,堅定的扶持、照顧、敬愛自己不熟悉的丈夫。但是至少在初期,這一切美好的德行裡,絕對是不包含愛情的。而且這些美好的德行,雖然隱含了社會中性別分工與宰制的意識型態,但是至少在敘事當中,布美枝或者愛米爾都是出於自己的意願,而且樂於執行這樣的社會身份並得到滿足。

森薰在漫畫中特別開了一個章節,描述了愛米爾嫁入耶洪家後,娘家出於人力調配的需求毀婚而到耶洪家強搶愛米爾。而愛米爾12歲的年幼丈夫,殺退娘家人,守護愛米爾。愛米爾在這件事情之後,對丈夫萌生了「害羞」、「酸澀」、「喜歡又不好意思」等戀愛的感情,耶洪家的老奶奶說,這就是突厥人的「嫁心」-盲婚啞嫁的突厥女性在日常生活的相處過程中,以不同於責任、義務等基礎的「愛情」對丈夫產生「好感」的心理狀態。

這實在是很細膩的一段故事,因為這個故事一開始,愛米爾因為天生就是完美的突厥新娘、重視丈夫、榮譽、順從、強悍,本身對家族來說就已經是完美的媳婦了。以婚姻制度來說,其實已經不需要其他的情感了,但是在這裡,雖然運作良好,但是畢竟缺乏超越性的制度,竟然因為突發事件,在兩人之中產生了「嫁心」-以「愛」為基礎的好感。

我對突厥人的認識僅止於政大唐屹老師的「突厥概論」所以是不是他們的人觀裡真的有「嫁心」這個情緒分類我也不曉得。不過我後來推測,應該視作者以日文中「戀心」做為原型,所做的延伸創作。

但是這倒是回應了一個我以前在看阿詩瑪的時候,不是很瞭解的問題。

在姐嫁物語的故事裡,愛情/嫁心的出現,是維護了家族,讓家族與夫妻獲得了超越性的精神力量互相連結。但是在中國西南史詩「阿詩瑪」裡的愛情,則引發了階級之間的對抗,家族之間的對抗,愛情在阿詩瑪的故事裡,扮演的不是連結的角色,而是衝撞與撕裂制度的角色。

我後來發現,不管是什麼樣的婚姻制度裡,都有可能會出現愛情,也可能不會出現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制度的人不一定會比較悲慘;而既使出現了愛情,愛情對社會制度的影響,也是有兩方面的。

人是不一定會有愛的,而愛要怎麼使用,我想人也是永遠不會有確定答案的。

不過不管是撕裂的愛還是連結的愛,都因為血肉讓堅穩的事物產生些微的變化,所以格外雅致。